【专家名片】
康震,陕西绥德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
2005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专题讲座;任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栏目文学顾问或点评嘉宾。
【核心摘要】
3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作客第13期伯鸿讲堂(桐乡),为大家讲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延绵不息的中华文明。
古典诗词背后的历史人生
诗词其实大家都非常熟悉,也都能背诵,但是往往对于诗词可能也有一种不求甚解的地方,不是特别了解它的全体和全部。
举个例子,我们非常熟悉的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放到现在,这两句就可以解释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就是个很直接的意思。但是我们大家知道,任何这种被凝练过的,有可能都远远离开了它原来的意义。过去德国一位著名哲学家说过“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就是一切的历史和过往如果对于当代而言没有意义,那它就永远只能是历史。所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有它当时的意义的。我们一方面要知道这段历史在当时的价值,另外一方面也要懂得这段历史或者这一首诗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意义,这是很重要的。
还是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它非常有意思。第一,写这首诗的时候王勃非常年轻,肯定不到20岁。这又再一次证明了一点,自古英雄出少年,尤其是文学创作或者文艺创作。第二,它成为了经典。第三,它为什么能成经典?最牛的诗都是人在特别难过的时候写出来的。王勃写这首诗奇妙之处在于,第一他跟杜少府并不是很熟悉,但是这个人跟他有共同的经历。所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因为我跟你一样,年纪轻轻就走在了跑官的路上,而官少人多,所以咱们两个彼此心同。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去,我们这些人命运是相同的。都很年轻,出身相对平平,要想在唐初这个时代出人头地,非常困难,所以他们有着共同的痛苦,共同的诉求,所以这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感伤的,不是我们现在说这两句的是开朗的、开阔的,因为时代不一样,写作的时候具体的情境也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首诗尤其是这两句诗能够代代相传,就说明对人的命运是一种非常精准的高度的概括。
类似这样的诗是很多的。比方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那时还不到20岁。不要以为只有老人能总结人生经验,年轻人也行,总结的角度不一样。年轻人总结人生是向上之总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我们发现写诗有意思在哪呢?不是每一句都很精彩,需要一些貌似平淡实际上承担着二传手的角色这样的诗,把后面最杰出的句子带出来。比如这首诗妙就妙在这四联当中的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三联流水帐,顶出来一个千古绝唱。这中间的位置叫“C位”!所以我们说经典的一首诗,需要亮点。
所以我们讲中国的古典诗词,为什么它能成为经典?一方面它背后是有背景有故事的。另外一方面一首诗像一个建筑物一样,它要有精巧的安排。而且我刚才说了年轻人也能总结自己年轻的人生,而这个总结是面向未来的总结。大家都知道白居易刚到长安,米贵油贵房贵,但是再贵的房价也难不倒有才华的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里面蕴含的是未来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火有时候是燃烧的,有时候只剩一点点的火种,只要春风一吹,它可能又再次燃烧。事实也正是如此,白居易也是命运坎坷的人,但是每一次的起或者落他都有非常杰出的表现和表达。这诗不到20岁写的,到了31岁,32岁左右又写了《长恨歌》,十年之后又写了《琵琶行》。在诗歌创作方面,白居易很自信,他自认到这个世上来就是来写诗的。所以我们回望唐代,也包括宋代,这些伟大的诗人,为什么诗能写的好?一方面有艺术天赋,另一方面志向非常高远。
刚才老说年轻的诗人,再说个中年的吧。40岁以后的诗人我特别喜欢讲王维,王维有一首诗《终南别业》,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说到了中年以后,觉得我对人生的一些事就慢慢想开了,最近一些时间我就住在终南山的脚下。高兴的时候,我就在山里头一个人转一转,世上的事,都不想去了解它。水到哪儿我就到哪儿,这代表一种自由的心性。但是水总有穷时,水没有的时候,我就坐下来,“坐看云起时”。大家现在读这诗觉得很美,但是你自己要做其实很无聊。所以这些诗的前提,生活是很慢的!王维只愿看到的景都是人间所能处处看到的寻常景,因为他并不想过奇怪的人生。所以你以为美就一定是非常的耀眼的吗?恰恰相反,很寻常。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王维也只有一个。
还有一个人,也不得不提,李白。李白这一辈子有几个地方去得比较多:第一是浙东地方,第二是皖南地区,这些地方风光绮丽,景色多变。李白跟王维不一样,哪不寻常就去哪,不想做一个寻常人,他真的做到了。他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大家都很熟悉《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很多人对这首诗的背景非常了解,第一当时李白已经59岁了,离他去世也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一个离末路只有两三年的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状况都不会很好,第二现实境遇,人生的低谷。一家几口四下分散,身无分文,身败名裂,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值得他高兴的事了。这时候发生一件事情,本来要流放,忽然皇帝下诏书,所有的罪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赦免。李白狂喜不已,立刻觉得命运将发生重大转折,当然后面证明也没发生啥转折,关键是你自己是否认为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这很重要。李白从来都认为自己的未来是光明,只有短暂的挫折,但那不算什么。所以他说“朝辞白帝彩云间”,早上离开白帝城的时候,全是彩霞,花团锦簇,朝霞无限。“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代表了一种欢快无比的心情。“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叶轻舟翻过人生的万重山峦,哥们从此自由了。这是50多岁的人写的诗,但依然是青春的诗篇。所以我们形容伟大的盛唐是青春的时代,这是指这个时代的气质。
与唐朝的诗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宋代的词。我们大家对苏轼都很感兴趣。很有名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下雨便下雨,只管走你的路,不要听下雨的声音,一边走路一边吹口哨一边吟诗,拄着你的竹杖,穿你的草鞋,安步当车,走路本身就很愉快!别想那么多事了,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个过。他说了很简单的道理,不管你高兴还是痛苦,今天翻篇是明天,明天翻篇是后天。所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管你这一辈子每一天要下多大的雨,你也得往前走。话说到这儿就停了,说得都挺对的!“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太阳出来了,回首看看刚才下雨的地,不现在也不下了吗?你发愁有用吗?有时候人生不是追求来的,是等待来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在世啊,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联系起来,他的价值观是高度统一的,只不过每一次的领悟都更加深。
大家可能会说苏轼为什么能够把事看得这么透呢?他不看透又能怎么办呢?他自己话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什么意思?我60多岁从海南岛被流放回来,我的心像木头烧成灰一样,我的身体好像没有系缆绳的船一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你问我这辈子做了什么伟大的事业,我就干了三件事:我40多岁被朝廷贬谪到湖北黄州,50多岁被流放到广东惠州,60多岁被贬谪到海南岛。苏轼一生活了66岁,累计被贬谪流放的时间是12年,但是却写了将近一万多篇的赋、散文和词,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散文家,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词人、画家、书法家、哲学家、美食家、养生家。他个人的从政经历也极度丰富。他把这种看透了的人生写到了诗词里,每一个人读到这样词的人,都能受益一辈子。
苏轼看待人生采取一种非常旷达的态度,他在被贬黄州的时候爱上了红烧肉,专门写了一篇歌叫《猪肉颂》。“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每天早上起来吃两碗肉,爽!苏轼是那个时代的骄傲,高考第二名,皇家特别考试第一名,19岁就考中进士。24岁就参加制科考试考了第一名,考试是天才,做官是天才,写诗写词是天才,现在说早上来碗红烧肉,人生就变得很美好,这本身也是很高的智慧。
所以我们说唐宋时代的诗词,每一首经典的诗词背后都有一段不同的人生。我们今天回过头来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你固然从表面上感觉很熟悉,但是你只有完全还原到它创作的场景当中去,可能才会真正体会到它为什么这么美!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流传千古的生命力,为什么代代传诵代代解读都不枯燥,而意未尽。原因究竟在何处?实际上传递的看似是经典的诗词,真正传递和传承的是人生。
所以我们国家经过了五千年的流传,国土依然相对完整,历史从来没有断流,就包括文字也一直使用到今天,就是因为有这些非常经典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是代代传承,代代相传的。相传的不只是文字、文章、著作,更有人生的体验、行为、规范、思想、境遇。
梁启超写给梁思成的家书
最后我再给大家念一封信,是当年梁思成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要找工作,他的父亲梁启超写给他,因为今天在座有很多家长也有很多孩子,所以想把这封信念给大家听,看看梁启超在他的大儿子梁思成即将毕业的时候,对他是什么期待。
他说,“关于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因为梁思成学的是建筑学,大家都知道,“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为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的根源。”“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如果你的学问兴趣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意思说你要老不看书就没劲,你没劲我有劲,咱俩在一块没话说。“我是学问方面趣味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门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烂漫向荣的长处(这封信你们留着,也算我自作的小小像赞)。我这两年来对于我的思成,不知何故,常常像有异兆的感觉,怕他渐渐会走入孤峭冷僻一路去。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他不想让他少年老成,梁启超的想法是只要你的生活充满了趣味,你的人就充满了趣味,他说,“所以我想医你的病,或预防你的病,不能不注意及此。这些话很久要和你讲,因为你没有毕业以前,要注重你的专门,不愿你分心,现在机会到了,不能不慎重和你说。你看了这信,意见如何?”“无论校课如何忙迫,是必要回我一封稍长的信,令我安心,切切。”所以我们说梁启超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这样的大人物我们想他应该是很忙的,没机会管孩子的事,其实恰恰相反,我倒是劝大家去买一本梁启超的家书,写得非常好!
我们今天讲了一些唐诗宋词,也讲到了梁启超给孩子的这封信。我们想唐宋诗词的美好的背后是很丰富的人生,而梁启超本人是从古而今的人物,他是近代人,但是接受的教育是古代的教育,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或者是从事其他工作的人,都很希望自己的人生和工作是有趣味的,很丰富的,我想唐宋诗词只是这有趣和丰富的一个来源,更多的来源还要靠我们自己大家去努力地发现拓展。我想只有这样,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包括这个社会才能整体的健康地发展,让我们觉得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面是很幸福的。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些读书的体会的一个目的所在。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