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每天上午八点半,家住嘉善县姚庄镇丁栅社区的小周就会按时到镇上的“阳光坊”——嘉善亿鑫构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打卡上班。这是他走出家门后的第一份工作,因四级精神残疾,小周常年呆在家中,难以接触社会。可自从来到阳光坊,他平时从事纽扣加工工作,按时参加康复训练,一个月还能拿到1800元工资,五险也有了着落。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大。” 嘉善亿鑫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根木,也是“阳光坊”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普通福利企业对残疾人员工的要求较高,而中心已招收的是本区域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的精神、智力等残疾员工。中心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照不低于本县最低工资的标准予以发放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提高了本地残疾人就业率。
“阳光坊”照亮残疾人就业路。前期,姚庄镇投入260万元,以公建民营形式打造的嘉善亿鑫构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6平方米,内设有工疗车间、展示厅、康复室、培训室、爱心食堂、无障碍厕所、无障碍浴室等设施,成为目前嘉善县投入力度最大,功能最全,建筑面积最大的辅助性就业中心。
在工作中找回生活自信。“走出家门,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不仅减轻了家中负担,也让我们找回了生活的自信。”中心员工俞佩军说,中心管理人员帮忙联系厂家项目,定期为员工们安排物件代工,除了基础的工资收入,他们还能按劳取酬,干的多挣得也多。如今,中心正积极与相关厂家接洽,瞄准姚庄本地特色农民画,代工生产文创产品。
“知心大姐”来帮忙。为了这里的工作人员能更好地工作、生活,提升中心日常管理水平,中心又专门委托了第三方机构姚庄镇桃源新邨知心大姐社会工作室,对中心事务进行日常管理。目前,中心通过工疗、农疗、康疗、文疗和思疗的“五疗”工作法,提高残疾人员工在文化、体育、教育、工作、交流等参与社会的能力,帮助员工重塑社会归属感。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拓展中心的功能,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的新方式,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都能在这里乐享阳光,修复身心,回归社会。”姚庄镇残联主席张冬伟说。目前,嘉善全县9个镇(街道)已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庇护性照料)机构11家,安置残疾人318人,全县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93%。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