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12天实现美丽逆袭!看平湖这个村如何办到的?

2019-12-09 08:46:05 来源: 读嘉新闻客户端

  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个个花园错落有致,穿行在平湖市新仓镇中华村宋家圩,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被身边的景色吸引。谁会想到,这里曾经是杂乱无章的“老大难”。

  整治卫生死角26处、拓宽道路500米,整治河道河岸5处……短短12天,通过镇、村、组、民四方联合行动,宋家圩完成了一场美丽蜕变。

  网格连心一沉到底

  用真心诚意让村民“动心”

  新仓镇以全域秀美工作为基础,以宋家圩自然村落整治为试点,创新工作机制,沉入一线,主要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

  为了进一步压实责任,新仓镇在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服务责任,直接将镇、村干部联系到每个自然村落上,要求每周下村落时间不少于2天,每周六为村落集中走访服务日。特别在这次的中华村宋家圩自然村落集中整治过程中,镇村干部利用晚上集中走访宣传,充分发扬“5+2”、“白+黑”的铁军精神,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打动村民,让村民对全域秀美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他们将党小组融入自然村落之中,在整治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带动村民小组长、保洁员、“绿主妇”、督导员等基层骨干,按照“房前屋后清、垃圾分类准、文明家风好”的标准,先行一步作出示范,由点及面,辐射带动一般村民参与到集中整治中来,且将带头示范作用发挥情况直接与年底的考核奖励挂钩。

  为了让村民真正能够形成共识、共同促进,当地积极探索户长月度会议常态化制度,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这次宋家圩自然村落发动群众集中整治,主要先通过户长会议集中宣传教育,把具体要求、整治标准、评价机制、奖惩措施等一一在户长会议中进行说明,并由村民提出意见建议,优化具体措施。通过开好村落议事会,让村民真正当家做主,从而更好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标准。

  奖优罚劣定好规矩

  用公心公正让村民“动情”

  村庄内无露天粪缸、粪桶、简易棚厕、直排厕所和旱厕,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无管网破损外溢、污水直排及设施运维管理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岸坡整洁,无排污口,河道两侧5米内无鸡鸭养殖棚,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一户一记录”、“一月一公示”、“一季一通报”、“一年一奖励”,在宋家圩自然村落的主要路口都有一块“公示牌”。村里通过张榜晾晒,使村民形成互比、互学、互促、互改的自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环境整改效率及环境长效保持率。

  抓住开展“股份分红+善治积分”的契机,中华村还创新增加“土地二次分红”机制,增大分红力度,激励全村老百姓投入到自家房前屋后等的整治中去,掀起了农村生态环境卫生整治热潮。

  他们给每一户都发放了积分卡,将全域秀美工作作为积分分红的主要考评内容。另一方面,加大对村民参与“全域秀美”的奖励力度,对积极参与全域秀美工作的村民,每户奖励200元/年,年底通过验收的再奖励100元 /年,真正激发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为确保评分的公平公正,中华村建立了一支多元化的考评队伍,周六由镇村干部走村入户考核评价,平时组织党员代表、小组长、村民代表、“绿主妇”、民间督导团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评价,对好的做法和突出问题都一一进行拍照记录,确保每次加分扣分都有依据,加、扣分情况直接记录一户一本的积分卡中,积分情况将在每月一次的户长议事会中进行通报反馈,以此来进一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热情。

  集思广益破解难题

  用慧心巧思让村民“动手

  在这场整治战役中,中华村抓住屋后、屋旁、路边、河边、竹林等重点难点区块,把握两个原则开展集中整治:一是由村里负责公共区域的整治和提升,村民负责屋后屋旁的整治和提升;二是公共区域的整治标准高于对村民自己整治的标准,以此带动村民自觉提升整治标准。

  在实现通组道路到村民家门口的基础上,农村道路小、路基落差大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农户开车出行的需求。为此,中华村因地制宜,将废旧砖瓦用于农村道路的拓宽和路肩加高,从而变废为宝,节约了整治成本,这次宋家圩整治过程中村里支出不足3万元。

  除了房前屋后整治,这次中华村抓住契机,切底解决了宋家圩的垃圾分类和旱厕露天缸这个两个痛点。一方面,通过绿主妇加大宣传指导,引导村民做好两个动作:一是看图投放、方便记忆,二是提升意识、自觉清洗。通过小细节上的改变,垃圾分类准确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引导村民建设卫生户厕和水缸回收利用,做到旱厕清零,“粪缸”变“花盆”。

  图片由新仓镇人民政府提供

编辑: 顾雨婷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