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嘉兴频道12月9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俞佳友 宋彬彬)海盐,地处长三角中心,江河湖海交汇于此;屏山,扼大小凉山之咽喉,金沙江、岷江穿越全境。
2017年,一份《浙江省海盐县——四川省屏山县2017-2020年东西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合作协议》,让两地紧紧相连。按照“屏山所需、海盐所能”的原则,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对接所需、互予所能方面已开展多次扶贫协作活动。
海盐县委常委、屏山县委副书记王坚(右一)在屏山全身心投入东西协作对口扶贫
乘着来自海盐的劲风,屏山县贫困发生率已由2016年底的7.8%下降到2.9%,县域经济在全省183个县(市、区)中排位提升9位,连续两年被四川省脱贫攻坚办评为“1+3”考核脱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县,并以第一名的成绩位列2018年四川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考核评价“好”单位。
精准发力,屏山建起三大特色产业基地
屏山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和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曾为支持全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停止建设长达十年,淹没近半数乡镇,动态移民近6万人,脱贫任务繁重、发展压力巨大。
一个产业园的出现,让屏山脱贫致富有了强大引擎。驱车行驶在屏山县城60米宽的江北大道上,货车川流不息,不远处,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格外醒目。
嘉兴企业天之华把目光投向这里,投资28.9亿元,引进最先进的涡流纺设备500台套,要在屏山打造全球最大的涡流纺企业。“今年产值可达6亿元。”天之华董事长董坚强信心满满地说。
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涡流纺车间负责人蒲燕是宜宾人,过去一直在嘉兴从事纺织工作,随着宜宾天之华开建,她便被公司派回负责管理涡流纺车间。“从没想过能在家门口做纺织工作,收入待遇一点不比在外差。”蒲燕说,随着项目的投产,在厂里工作的普通工人,不仅能解决食宿,每月最低还能领到3800元的工资。
不只是天之华,短短两年多时间,园区已经吸引浙江浪莎、金华润厚、萧山林芬等20家纺织企业落户,其中投产12家,总投资105亿元,带动3000多人就业。
产业为媒,两地协作往更深层次推进。今年,海盐、屏山两县共同出台《关于印发2019年两县乡镇重点产业合作项目通知》,推动东西协作扶贫纺织产业园建设,推动两县协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上半年,海盐引导企业到屏投资兴业11家,实际到位资金0.87亿元。
两年多来,立足嘉兴所强,助力屏山建立了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借力浙江纺织产业优势,建立了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845人,园区今年年产值可望突破50个亿;凭借屏山农业优势,建立了茵红李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基地6300亩,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40户,预计到2020年可带动2500余户实现增收;此外,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60万元建设蚕桑产业园,投入科技部扶贫协作资金200万元建设蚕桑科技产学研基地项目。预计今年可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00人以上。
全方位帮扶,屏山青山变金山
茵红李本是屏山农业的支柱产业,但一直以来因为缺乏技术和资金扶持,并未形成规模和品牌。当东西协作的春风吹来,不仅吹绿了山川,更吹红了屏山的茵红李。
2018年10月,海盐首席农业专家王金良来到屏山,他和当地农业专家一起走村入户调查研究,不仅牵头编制了茵红李的标准化种植方案,还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利用海盐县提供的150万东西扶贫资金,在屏山建立起6300亩高标准精品示范园,带头推广示范 “七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
王金良在指导果农黄天金修剪技术
2019年收获季,6300亩高标准精品示范园产出优质果1万吨,每亩效益1.3万元,示范园涉及的240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全县果农也因标准化增收1.5亿元,2500余户贫困户脱贫。
“我们有信心2020年全县范围标准化种植后,每年为果农增收5亿元以上,带动包括3800户贫困户在内的2万余户农户稳定增收。”屏山县有关负责人说。
“蚕桑科技”是海盐和屏山打造的又一脱贫产业。屏山县投入东西协作资金560万元,在鸭池乡、龙华镇建设蚕桑科技产业园,包括建设科技研发楼、蚕茧研发区、蚕具研发区、园区配套设施和蚕棚改造等项目,建设成为川南具有影响力的蚕桑科技产业培育基地。同时依托科技部投入的扶贫协作资金,在屏山建设蚕桑科技“产、学、研”基地建设项目,共同培育发展蚕桑产业。
在对口帮扶指导下,鸭池乡蚕农养的蚕宝宝结出“黄金茧”
走进鸭池乡,蚕桑业已完全颠覆想象:蚕桑业形成科技化产业链,蚕宝宝吐出金黄色的蚕丝,出产蚕丝面膜、蚕丝被、桑叶茶、桑葚酒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带动蚕农大幅增收。
“蚕桑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0亩,蚕业年收入达到5000万元,带动贫困户300多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在东西部协作推动下,鸭池乡乡长李模勤心中脱贫致富的路径很明晰,种好一棵树、养好一只蚕、拉长一根丝、培育一方土、致富一方人。
海盐县还将屏山优质农产品向东部市场不断推介拓展,在海盐开设对口帮扶县优质农产品直销店,预计2019年将实现营收超1000万元,可带动贫困户1000户以上。
民众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海盐屏山结对以来,为凝聚脱贫攻坚的向心力,两地深化民生领域协作,重点突出就业、教育、医疗、农村人居等方面的精准对接,多渠道多方式动员东部企业开展订单式劳务输转,截至目前,输出贫困劳动力到浙江就业905人;实施健康帮扶,坚持医疗卫生“软硬件”同步对接,组织专家赴屏山贫困山区开展巡回义诊,捐赠价值150万的医疗设备;建设幸福家园,完成屏山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高田村11栋住房项目建设,该村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1人全部实现安居乐业。
2017年,浙江省帮扶资金1300万元用于屏山县3个项目慧及135名贫困户;2018年,帮扶资金3000万元用于5个项目惠及704名贫困户;2019年,帮扶资金3770万元用于屏山县13个项目惠及1400余名贫困户。 海与山的守望相助,演绎了一个个跨越千里的温暖故事,更谱写了新时代“山海协作”的壮丽篇章。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