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嘉兴人大打造“绿盾”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 促工作出实效

2021-10-14 08:58:42 来源: 禾点点

  请输入图片描述

  环境保护法规定,政府每年向人大报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设计。嘉兴自2018年起在全市建立了市县镇三级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在数字化改革的大潮中,嘉兴市人大常委会运用数字化手段建设生态环境监督核心业务应用场景,在海宁先行先试,并将在全市人大系统推广运用,使得人大对生态环境的监督更精准、更有力、更有效。

  这里是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的梁家墩。一大早,村民潘小明发现,自家的隔油池盖板有破损的情况,他随即用手机拍照,并通过海宁水务集团“智慧水务”的二维码,扫码报修。

  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梁家墩村民潘小明说:“可能是不小心踩坏的,上面有个洞,盖子破损了就有味道出来,到时有苍蝇什么的,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我报修一下,让他们过来修一下。”

  不到10分钟,丁桥水务营业所的抢修人员就赶了过来,为老潘更换了隔油池盖板。如今,在海宁,类似这样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已经被运用到了生态环境监督的方方面面。

  汤国强是海宁市人大代表,去年,他在梁家墩一带调研时发现,这里靠近钱塘江,旅游业比较发达,饭店生意红火的同时,带来的是油污污染的问题。尽管村里已经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但是因为设计和管理等问题,油污污染仍然十分严重,老百姓反映十分强烈。于是,汤国强通过一个名为“潮城绿盾”的人大生态环境监督场景,将这一情况上传到了“民情数据库”,并在去年的海宁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的议案》。

  海宁市人大代表汤国强认为:“农村生活污水确实是一个涉及民生的一个大工程,建设之后有好多好多的问题,特别是后期运维上的问题和生态池的运营上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市人大代表一直跟踪民生实事工程一个内容里面,跟踪它的实际运行效果和老百姓的美誉度。”

  事实上,借助“潮城绿盾”反映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还不止汤国强代表一位。通过民情数据库,海宁人大发现有关农村生活污水的民情民意一直居高不下,占到了水环境综合治理类建议总数的33.57%,而且集中反映在了后期运维上。

  为此,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及时决定,在年初人代会审议环境报告的基础上,确定3月常委会会议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迅速启动对农村生活污水突出问题的专项监督。会后,梳理形成8个方面问题清单,作为常委会审议意见附件,交政府办理整改。

  通过综合集成,海宁人大实现了“大数据、小切口”的精确选题。在人大的推动下,政府积极行动起来。丁桥镇政府还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了今年的政府实事项目。

  海宁市丁桥镇人大副主席陈利江说:“全镇总共有96个‘后一’生态池,去年我们改造了14个,今年改造60个,剩下的计划明年把它做掉。今年的60个到目前为止,工程量大概完成了90%左右。居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幸福感也越来越高了。”

  通过数据联网和多跨协同进一步拓宽和打通了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数据通道,提升了监督过程中数据获取的速度与容量,使监督工作从“会上”搬到了“网上”、从“单兵突进”转为了“协同联动”,有效弥补了专业能力不足问题。

  今年5月,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餐饮油烟执法工作时,场景中的常委会监督模块让委员们可实时链接全市餐饮油烟监控系统,在会议审议“从文字到文字”的基础上,叠加了“现场督现场、一屏见全程”。同时,通过场景窗口可浏览与餐饮油烟执法工作相关的政府数据、人大调研报告、代表议案建议、民情数据等更为丰富多元的关联信息,实现了“会上”小专题与“网上”大信息的互联互通,使专项审议了解情况更全面、更透彻、更直观,提高了审议质量。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沈珏平告诉记者:“以往在审议时,只有一个工作报告,我们觉得相对其它的资源比较少,像今天这个应用场景点进去之后,有一些代表、委员的建议和资料,有了这些资料之后,我觉得对这个报告在审议当中,可能资源内容更加丰富。”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许笑云说:“体验到一种‘现场督现场’的感觉,这个体验非常新鲜,而且操作非常方便,监督的质效大大提升了,因为原来我们一个下午跑到3个点,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在这儿,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将近10个场景,它的相关数据也非常清晰,能够一目了然。”

  委员们所说的就是海宁人大开发建设的“潮城绿盾”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这个应用场景,围绕年度环境报告“1”项核心业务,开发“水、气、固废、土壤、风险提示和其他”6个子场景,并设置“人代会监督”、“常委会监督”“代表监督”等8个监督功能,实现“信息一网收集、现状一屏掌控、问题一览无余、实时一线监测、办理一键通达”。

  “海宁人大在生态环境监督过程中发现以往的监督手段,监督方式,都难以适应现在新形势的要求,比如说常态化监督不足,专业化能力不够,协同化机制不全的问题,所以我们想通过数字的赋能,从数字化改革来加强生态环境的监督。”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张丹挺说。

  通过流程再造,海宁人大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实现了“全流程、节点化”的精细管控。人大与政府间建立起了问题排查、清单交办、解决销号的“绿色通道”,线上设专项台账、线下纳入“海宁人大民情专报”,每月报市委参阅。

  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违法电捕鱼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线下发现问题与线上收集意见,形成了一份《民情信息专报》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当场交办落实,执法部门认真办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海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队长程叶明告诉记者:“我们镇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行动,结合大群防,治安巡查,包括公安上卡点的检查等,查获并且收缴了电捕鱼工具100多套。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源头打击,今年根据市场监管局提供的线索,我们办理了一个网上销售电捕鱼工具的案件,涉案金额6万多元。”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冬生对海宁先行先试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在今年8月5号召开的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刘冬生表示,数字化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也是省人大、市人大的重点工作。嘉兴人大数字化改革有基础,起步较早,2019年就在全市人大系统全面启动了信息化建设,率先建成全市三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数字化系统。数字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相关领域的改革成果获得全国人大充分肯定。

  刘冬生要求,下一步,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体现共性和个性的要求,突出人大工作主责主业,着力推动制度重塑与流程再造,做到市县对接,共建共享,多跨对接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的服务供给与履职需求,力求真做一样成一样,力争冲出去、冲上去,形成更多具有嘉兴辨识度的人大数字化改革成果。

  目前,一个全新的嘉兴人大“绿盾”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正在建设完善之中,并于近期在全市上线运行。

  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凌吴松说:“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推进人大‘绿盾’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总结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并在全市人大系统推广应用,逐步打响全市人大生态环境监督绿盾品牌,大力提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实效。”

编辑: 肖未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