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茅盾文学奖明年“回家”

2022-11-22 09:10:5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宋彬彬 共享联盟·桐乡 徐振华 陈亚萍 颜明芬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1月20日晚,在“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上传来喜讯:2023年举办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将在浙江桐乡举办。

  “终于盼到了!”“欢迎‘回家’!”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当代文学之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荣誉,而桐乡是茅盾先生的故里,自2001年起,连续三届的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都是在桐乡乌镇举办,但之后就再未回过桐乡。

  近些年,随着“人文名城、风雅桐乡”建设的深入,为了补上这一短板,桐乡亮出目标:“力争让‘茅盾文学奖’重回桐乡”!

  把茅盾文学奖迎回家,桐乡做了哪些准备,随着它的这次回归,又将给风雅桐乡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乌镇镇观前街17号,茅盾先生创作了《子夜》《春蚕》《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大量杰出作品,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宝库,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水平,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茅盾故居。

  在桐乡市茅盾纪念馆,茅盾当年读书的立志书院讲堂已变为明亮的纪念大厅,而籋云楼展厅则以人生之路和文学之路为主线,展示了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以书写中国、描绘时代为己任的茅盾文学奖,是对茅盾“为人生”文学思想的传承。

  它的诞生,得从茅盾弥留之际写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的一封遗嘱说起——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致最崇高的敬礼!”

  纸短情长。这一特别“愿望”所饱含着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作协第一任主席、文化部第一任部长的茅盾对文学事业的挚爱深情。

  如今,走过四十年、举办了十届的茅盾文学奖,已成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可谓中国文学的一座丰碑。

  桐乡因茅盾而扬名,桐乡文化因茅盾而发展,而让人未曾想到的是,“回家”,曾是横亘在这位文学游子心间的情结。 

  细细品读茅盾先生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故乡的一草一木、那些人和事,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

  “只要蚕花熟,就好了!他们想象到一个月以后那些绿油油的桑叶就会变成雪白的茧子 ……”1932年,茅盾在短篇小说《春蚕》中,表露了对家乡的思念;次年发表的散文《香市》中,茅盾又一次感慨,“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 

  “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1980年5月,84岁的茅盾先生在《可爱的故乡》中,表露了对家乡乌镇的思念。 

  根据先生生前心愿,2006年,茅盾骨灰正式安葬于乌镇西栅茅盾陵园,同时还新建了茅盾纪念堂。茅盾的儿子韦韬曾表露,“这是父亲生前的心愿,桐乡既是起点,也是归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桐乡相继修复了茅盾故居、立志书院,创办了茅盾中学、茅盾实验小学,修建了茅盾纪念堂和茅盾陵园;1999年,对乌镇东栅进行了大规模整修,重现茅盾笔下乌镇的历史风貌;2001年,桐乡市还争取到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首次在京城以外的乌镇举行。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因为茅盾先生写下的这句佳句,桐乡市政府还专门重建“昭明书院”,用来举行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并建立了“茅盾文学奖陈列馆”,为的就是把茅盾文学奖长久办下去。  

  “把茅盾文学奖迎回家”也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实打实的做品牌。2015年,由中华文学基金会、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茅盾文学新人奖”,每两年颁发一次,2017年又增设“网络文学新人奖”,成立“茅盾文学院”……

  子夜路、林家铺子、茅盾中学......经过持续的努力,“茅盾”已经成为一种桐乡文化的符号,自然融入到桐乡人的寻常生活中。所以说,茅盾文学奖“回家”,是一种必然。

  二

  茅盾文学奖“回家”,对桐乡意味着什么?

  桐乡是人文的渊薮,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随着茅盾文学奖的“回家”,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将再一次得到聚焦和放大,尤其是其母亲含辛茹苦抚双雏的故事,会给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以启发,带动全社会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茅盾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达理、有远见有才干且性格坚强的女性。茅盾的父亲去世后,陈爱珠恪守丈夫遗言,力排众议,毅然将两个儿子送到外地求学,含辛茹苦抚养儿子成才。1970年,在陈爱珠去世三十年后,茅盾写下了一首怀念母亲的旧体诗《七律》,其中“力排众议遵遗嘱,敢犯家规走险途。”便是有力明证。茅盾能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沈泽民能走向革命道路和他们母亲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文学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来承接和推进。茅盾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亦是桐乡文化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桐乡持续打造“茅盾文学IP”,“茅盾新人奖”就是代表之一。

  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于2016年茅盾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在桐乡颁发,10位优秀青年作家、评论家获奖。从第二届开始,又增设了“网络文学新人奖”,奖励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成绩优异的年轻网络作家。自第四届起,“茅盾文学新人奖”更名为“茅盾新人奖”,经过评选,李云雷、马伯庸等10位作家获得本届“茅盾新人奖”,其作品各具特色,有着较强的代表性,体现出青年作家的精神风貌;蝴蝶蓝、紫金陈等10位作家获得本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其作品代表了网络文学的较高水准和影响力。

  四届评选,已产生了40名“茅盾新人奖”和30名“网络文学奖”得主。该活动得到了国内文学界的高度肯定,有着“小茅奖”之称。而通过一场文学盛会,众多优秀作家与风雅桐乡紧密对接、亲密对话。

  茅盾曾在《人民文学》创刊词中写道:“培养群众中新的文学力量。”这是对青年作家的重视,亦是对文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随着茅盾文学奖“回家”的重磅加持,风雅桐乡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将快速放大,并由此聚拢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甚至文坛大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气。

  从“誓将茅盾文学奖迎回家”到“欢迎‘回家’!”,我们也读出了桐乡由内而外散发的韧劲和自信,这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比如变“茅盾故乡文盲多”为“学在桐乡”。

  早在1983年1月,《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嘉兴地区教育为何落后》文章报道后, 一句“茅盾故乡文盲多” 让桐乡人无地自容。当时的桐乡,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31%以上。30年后,桐乡一跃升至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全省9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5位,进入省内第一梯队、嘉兴市首位,“学在桐乡”品牌建设成效日益彰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新的要求。当下,浙江正朝着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目标,接续奋进,勇毅前行。桐乡,流淌着茅盾的小说、木心的诗歌,镌刻着丰子恺的漫画、钱君匋的印章。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既有水滴石穿的坚持,也有水无常形的灵动。如何在新征程上体现新作为?依托茅盾文学奖巨大IP,借势突破,带动风雅桐乡建设再上层楼,或是一次不错的机会。

编辑: 肖未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