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朱群芬: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将责任扛在肩膀上

2025-09-22 14:11:11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汤国群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三十年如一日,扎根企业生产一线,从普通分级工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十年间,依托工作室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坚持公益事业三十载,点亮了105名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提出的46件建议件件关乎民生冷暖。

她,就是嘉兴市人大代表、2025年第二季度“浙江好人”朱群芬。

代表工作室里的民生温度

“朱大姐,孩子上学的事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吗?”“朱大姐,我们夫妻有点矛盾……”在新凤鸣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点,这样的求助声每天不绝于耳。从员工间的口角纷争到子女入学难题,朱群芬以耐心和智慧搭建起一座沟通的连心桥。

1992年,18岁的朱群芬高中毕业后加入新凤鸣集团,从三班倒的分级工岗位起步。正是这段基层工作的磨砺,使她对工人的需求和期盼有了深切的理解。2017年,朱群芬当选为人大代表,她发现企业员工中,超过半数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居民,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她坚持每月10日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每天上班前走访车间收集建议,午休时前往食堂倾听诉求,下班后深入宿舍解决问题。

十年来,她累计接待3300余人次,解决500余件民生实事,这一切无不彰显着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初心。

公益履职中的代表担当

朱群芬以“爱心妈妈”和“公益使者”的双重身份,用三十余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公益履职中的代表担当。2006年,她毅然拿出大半年工资,并向同事借款,凑齐2万元,救助了一位白血病女孩;2009年,她长期资助的广西特困生顺利考入云南财经大学……30年间,这样的爱心故事不断上演。在她的资助下,105名来自18个省份的贫困学子重燃求学希望。

朱群芬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2013年,她加入桐乡义工队,坚持每月为敬老院老人理发、剪指甲,带动2000多人参与1500余场活动;2015年起,她定期组织人员为山区孩子送去捐赠物资,每年发往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价值达600余万元。在她的推动下,新凤鸣集团成立了“千万爱心基金”,用于帮扶困难职工和学子。此外,她还组织青年员工参与无偿献血、义务劳动等志愿活动,近几年公司员工献血量超过100万CC。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爱与热情可以无限。”这句话道出了她在公益路上的坚定信念。从个人善举到组织引领,朱群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在公益履职中的深刻担当。

履职手记里的初心传承

“祖辈教导要与人为善,人大代表更要为民发声。”朱群芬的履职笔记扉页上,这句话格外醒目。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她的笔记本总是记得密密麻麻:小区需要公共自行车点、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新居民子女入学难……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最终都化作一份份沉甸甸的建议。《关于规范电动车管理的建议》《关于简化新居民积分卡办理的建议》《关注孤独症儿童康复与就业的建议》……46件建议,件件关乎民生冷暖。为了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她常常奔波于调研走访的路上,细心收集群众意见和民生诉求。“群众的呼声就是我履职的动力。”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位人大代表最本真的担当。

从车间到社区,从个人到群体,朱群芬用多年的坚守诠释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她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但正是这平凡中的坚持,让“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将责任扛在肩膀上”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了105个孩子的笑脸、500多个矛盾的化解、46件建议的回响……在新时代的履职路上,朱群芬依然脚步坚定。

编辑: 宋彬彬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