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31日讯(通讯员 吴婷竹 吴维)7月30日,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嘉兴累积完成海河联运吞吐量1200.21万吨,同比增加3.32%;特别是海河联运集装箱量达12.18万标箱,同比增长30.9%,预计全年将完成30万标箱以上。
今年以来,嘉兴港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拓市场,倡导借河出海,瞄准“彰显海河联运优势的最佳特色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产业港、服务周边国际大港的最佳合作港”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港口对临港产业的带动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全力推动实现港产城统筹融合发展,实现了海河联运集装箱业务逆市飘红。
强基础 让硬件更硬
7月26日,京杭运河二通道海宁段的世纪大道桥最后一根桩基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世纪大道桥158根桩基全部施工完成,顺利实现了本项目阶段性工期目标。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我们仍努力克服困难,抢抓复工复产,推进水运工程建设。”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打造全省海河联运示范工程为抓手,海河联运枢纽航道建设、码头建设、调整规划布局,深化海河联运发展引领区建设。
据了解,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赛马机制”传导压力,每月通报项目进度,层层传导责任压力,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形成了“县(市、区)领导亲自抓,乡镇平台全力抓,职能部门精心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加快构建畅通高效内河航道,湖嘉申线航道嘉兴段项目二期工程全线铺开施工作业面,京杭运河二通道海宁段全面开工,杭平申线桐乡段、京杭运河四改三和丁诸线航道项目顺利推进。进一步提升嘉兴港整体通过能力,加快建设嘉兴港独山、乍浦和海盐港区外海码头泊位,在建万吨级码头7个。全面落实嘉兴海河联运示范工程,独山海河联运Ⅲ区散改集工程、乍浦海河联运Ⅱ区内河公共化工码头完成项目规划选址。全力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瓶颈,不断凸显全省海河联运枢纽港作用。
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水运工程每月投资同比增加50%、56%、28%,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7.9亿元,同比增长2.74%,实现逆势上扬“半年红”。
谋合作 让触角更深
7月30日,装载着童车、纤维、电机等货物的“集海宝山”号从嘉兴港独山港区上港集装箱码头出发,驶往上海洋山港,直接发往世界各地航线。
作为拥有两条内支线的沿海港口,嘉兴港以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嘉兴港口不断加强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大港合作,做大做强至宁波、洋山的内支线业务,加快推动开辟近洋航线,培育嘉兴港集装箱生产新增长点,大幅降低外贸企业的物流成本。目前,嘉兴港拥有集装箱主要航线14条,开辟了至日本的集装箱国际航线,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运输往来。
记者了解到,为分发挥海洋港口、海河联运优势,放大海河联运枢纽效应,嘉兴还紧抓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复兴契机,拓展绍、金、衢等地新货源,大力发展海河联运业务,推动嘉兴港经济腹地向内陆延伸。
此外,嘉兴还不断巩固杭嘉湖港口联盟,将嘉兴港物流通道拓展至绍金衢地区,并间接延伸至上海、江苏、安徽等长三角地区;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推广,加快船舶出入境“一单四报”推广,推进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大幅压缩转关货物通关时间,提高查验作业效率,让港口发展不断加速。
优服务 培育新市场
“每个柜子的成本降低了300到500元,尖山码头的航班航次有三天时间可以装柜,以前到上海港只有一天时间装柜,对缓解企业仓库压力起到很大作用。”海宁市德利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律说道。
今年,海宁尖山码头以海宁腹地企业内河集疏运需求为导向,与嘉兴港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自主经营业务实现了从传统的散货、件杂货运输向集装箱整运的转变,目前海宁已有10家外贸企业加入集装箱海河联运的队伍。
据了解,今年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了海河业务专班,强化与内河码头、国际物流、船货代公司等的合作,形成了海河联运“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该中心还积极引导企业“陆改水”、“散改集”,由于资金、航线、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尖山码头也受到了余杭、下沙等地企业的青睐,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顾家家居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将这里作为出货港口。
“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把集装箱业务的量能继续往上提,更好的服务腹地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外向型的企业。通过内河运输、海河联运的形式,采用更加低成本、更加集约、更加环保的方式,让海宁品质智造顺利通江达海。”海宁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忆怀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还推动嘉兴市发改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联合印发《嘉兴市集装箱海河联运资金补助操作办法》,对集装箱海河联运业务首次有了实质性的政策扶持,改善海河联运发展环境,推动海河联运业务加速发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