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临近春节,人们就会将各式各样的剪纸贴在门窗、墙壁、灯笼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剪纸艺术,也渐渐成为承载千年华夏文明的指尖艺术,并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南湖新区(东栅街道),有一位深谙剪纸艺术的老手艺人,多年来一直全身心投入这项技艺的传承之中。
“我是2008年开始剪纸的,先是在老年大学学习了8年剪纸,到2016年就开始自己创作了。”已经80岁高龄的包申国告诉记者,“我孙女一直很喜欢剪纸,我退休后,她就鼓励我去学,学着学着我也喜欢上了这门技艺。”
从原嘉兴农校退休后,包申国一头扎进了剪纸艺术当中。剪纸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寓意,不同的剪纸图案代表着不同的美好愿望,如“福”字剪纸象征幸福吉祥,鱼形剪纸寓意年年有余,牡丹剪纸则代表富贵繁荣。
爱琢磨的包申国,在剪纸过程中不断摸索,将人物形象、服饰纹样等融入其中,结合各种特色主题,先后创作了《五十六个民族》《十二生肖》等作品。
“剪纸创作很花时间,像《五十六个民族》系列作品,是我和老伴、孙女一起花了10个月完成的。今年,我主要投入在制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的系列作品中。”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将对祖国的热爱融进了作品中。
随着对剪纸技艺的不断深入,包申国意识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于是,他先后在格林社区、双溪社区等多个社区开设了寒暑假班,免费教授青少年传统剪纸技艺,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也为这项非遗传承做贡献。
“哇,这条龙剪得真好看。”“太有趣了,就像魔法一样!”一张张红纸在包申国的裁剪下焕发出了别样的风采,也引得辖区居民赞叹连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剪纸学习之中。
然而,包申国做的还不止这些。在农村文化礼堂开设青少年公益剪纸培训班,义务授课百余次;在东栅街道残疾人俱乐部开设剪纸培训班,帮助残疾人培养一技之长;将20多年来创作的196幅剪纸作品捐赠给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包申国用他的方式,让剪纸被更多的人认识、学习和传承。
“希望有更多青少年喜欢上剪纸,让剪纸在他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色彩。非遗只有越来越‘年轻’,才能越传越长久。”包申国说。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