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过去人们常谈之色变,总觉得距离胃癌仅有一步之遥,因此焦虑不已。伴随着近年来有关消化病知识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萎缩性胃炎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那么,关于萎缩性胃炎,除了定期复查胃镜,我们真的无事可做了吗?当然不是,今天,嘉兴第一医院医生告诉你,还需要知道的一些事。
1.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与处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少数由自身免疫引起。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的处理,根除幽门螺杆菌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无论是《胃炎京都全球共识》《Maastricht V共识》《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治疗指南》以及《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中,都特别强调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显著降低胃癌发病率,这一点在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人群的临床随访中尤为重要
北京大学肿瘤预防团队曾在山东临朐县进行一项长达14.7年的临床试验,证实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同时发现,即使患者已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根除幽门螺杆菌亦有一定预防癌变的作用。2020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单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再次证实,对于有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预防,除非存在某些抗衡因素(如患者年龄>80岁,存在基础疾病不适合根除治疗等),首要任务就是筛查并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2.饮食和生活习惯调节同样不容忽视
虽然目前尚无清晰证据显示饮食摄入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存在必然联系,但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一直都是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师也常建议避免长期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大量饮酒、长期吸烟、摄入过多浓茶咖啡等)。
与此同时,我们常说的“清淡饮食”,对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患者有其指导意义,但不够准确。事实上,已有不少国内外研究表明,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能有助于延缓萎缩性胃炎的进程,其中以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硒认可度较高。
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当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相对应的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常吃腌制食物、烧烤烟熏食物,剩菜剩饭,三餐不规律以及蔬菜水果长期摄入不足等。
3.药物干预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可能这才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点,通俗说就是,萎缩性胃炎有药吃吗?答案是,有,但因人而异。药物干预目前大致分两类。
1.如上文提到,某些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可能延缓萎缩性胃炎进程。基于此,便产生了外源性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药物,例如叶酸、有机硒(硒蛋白)、无机硒(亚硒酸钠)以及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等。
2.临床上有多种中成药用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其中部分已经得到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那为什么又要说因人而异呢?
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和长期应用效果并未得到足够的研究数据支撑。在临床工作中,有部分人群用药后出现“萎缩、肠化逆转”这样欣喜的结果,也有部分人收效甚微。因为有个体差异的存在,希望未来可以有设计更严谨、覆盖面更广、样本量更大的研究加以探索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