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游戏,终于明白孙悟空有多难。
今年下半年,最火热的莫属首个国产3A单主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不少游戏博主都在第一时间直播自己的体验过程。其中有一位热门主播竟然在直播游戏过程中因“晕3D”给玩吐了。大家不要误会,就是字面上的玩【吐】了,该词条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小编发现,不少玩家也出现了“晕3D”的情况,这不就是提醒易沉迷者:生理性防御机制已启动!晕车、晕船、晕机……我们都听过,那打游戏晕3D是怎么回事?今天,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进主任医师讲与我们一起好好聊聊那些“天旋地转”的事儿。
1.真的有人晕3D吗?
晕3D和晕车的原理和症状都是类似的。
晕车是“晕动症”的其中一种,是由于对运动状态的错误感知而产生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一些前庭自主神经反应,是一种由平衡失调引起的疾病。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现在的3D游戏、3D电影、VR游戏过于逼真,视觉中枢就会被“欺骗”,但前庭系统并没有感受到与视觉信息相对应的身体运动,这种感官信息的不匹配导致大脑接收到矛盾的信号,从而引发眩晕感。
2.晕3D可以吃晕车药吗?
晕车药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庭功能,达到防止晕动呕吐的目的。对于玩家来说,确实有短期缓解作用,但效果因人而异。
“我们一般不建议随意使用晕车药来缓解晕3D症状。”胡进主任表示,自己也看到一些网友吃晕车药来玩游戏的做法,“很多玩家有晕的感觉后就立刻吃晕车药,效果微乎其微。这些药物会出现反复头晕、疲乏、嗜睡、气急、胸闷、口干等副作用。如果长期依赖药物缓解晕3D症状,前庭功能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可能会对前庭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3.晕动症和耳石症的区别?
小编看到,有部分网友“自我把脉”,认为可能是耳石症引发的“晕”。胡进主任说,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晕”。
“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眩晕疾病,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内耳负责平衡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姿势改变时,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半规管内移动,影响内淋巴的平衡流动,造成眩晕症。导致患者发生强烈眩晕、恶心、呕吐、心慌、肢体麻木等症状。
耳石症的晕,是一种病理性头晕,症状比较单一,眩晕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十几秒到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恢复。晕动症的眩晕变化很大,可以是几分钟,相关症状也可以持续一整天。”
4.如何缓解晕3D?
1.游戏的玩家设置
玩家可以适当降低画质、提高帧率、拉大游戏内视野、适当降低鼠标灵敏度、关闭动态模糊和景深,或者是将游戏设置为窗口模式,降低视角移动时的延迟感,减少对视觉神经的压迫感和快速移动造成的不适。
2.玩家要劳逸结合
适当休息可以缓解晕3D症状。不要长时间连续游戏,每隔半小时起来活动一下身体,看看远方,让眼睛和身体得到放松,尽量减少熬夜玩游戏。游戏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多眨眼,使用合适的眼药水,缓解眼部干涩。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适当坐得离显示器远一些,同时置于水平视线下30°至45°,尽量减少低头向下看的动作。
3.游戏的环境设置
避免在昏暗、狭窄、通风较差的环境中玩游戏。特别是在夏季,要注意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保持合适室温,避免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2021年底,嘉兴一院在前期开设头晕门诊、头晕联合门诊、建立头晕疾病医联体联盟的基础上,成立眩晕症专病诊治中心。眩晕症诊治中心联合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临床心理科、放射科、中医针灸科等多学科团队开展眩晕症诊治,捕捉可靠、关键病史信息,结合眼震电图、冷热试验、视频头脉冲实验、磁共振等检查手段,有效区分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症,提高对眩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水平,为疑难眩晕疾病患者提供更全面、精确的诊疗。
神经内科(眩晕)门诊
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门诊地点:门诊二楼C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