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逛街久了或站的时间一长,脚心内侧就会隐隐作痛,甚至能摸到一个小硬块。这种疼痛虽然休息后会缓解,但一旦久站就会反复发作,最后整只脚都跟着遭殃。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足部多了个"备用零件"——副舟骨。
正常足部共有26块骨骼精密配合,包含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但大约10%的人足部藏着"彩蛋":在舟骨旁多长出一块米粒大小的骨头——副舟骨。它其实是胚胎发育时,骨化中心未完全融合留下的"建筑废料",属于最常见的足部先天变异之一。
小骨头为何引发大麻烦?
幕后黑手一:鞋子太硬。穿着皮鞋、靴子等硬质鞋时,突出的副舟骨就像鞋内的"定时炸弹",每次迈步都会与鞋帮发生摩擦。这种持续刺激不仅会引发局部炎症,久而久之还可能形成慢性滑囊炎。
幕后黑手二:肌腱错位。维持足弓的胫后肌腱本该附着在舟骨上。但当副舟骨存在时,这个重要肌腱就会"移情别恋"到新骨头上。这种错位会导致足弓失去有效支撑,逐渐塌陷形成平足,同时让肌腱长期处于"加班"状态,最终诱发肌腱炎。
幕后黑手三:意外扭伤。当足部意外扭伤时,副舟骨与主舟骨之间的纤维连接可能受损。此时每走一步,被牵拉的受损组织都会像伤口被反复撕开一样疼痛。
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专家教您科学应对三步走:
1. 居家自检
观察足弓内侧是否有明显凸起,按压时是否疼痛,晨起时足弓是否有僵硬感。若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2. 保守治疗
• 穿宽松软底鞋,给足部减压。
• 使用定制矫形鞋垫,重塑足弓"穹顶"。
• 坚持足踝拉伸训练。
• 急性期可冷敷缓解,慢性期改为热敷。
3. 微创手术
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病例,医生会通过微创切口,精准切除副舟骨,并将错位的肌腱重新"安置"到正确位置。术后配合康复训练,多数患者2-3个月即可恢复正常活动。
副舟骨疼痛早期易与普通足底筋膜炎混淆。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伴有足弓塌陷趋势,建议尽早就诊。及时干预不仅能缓解症状,更能预防平足等继发畸形的发生。足部是人体的"地基",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