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有时候,感到持续的头晕、站不稳,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难以摆脱那种不适的感觉?如果你常常体会到这种非天旋地转的头晕、昏沉感,在站立或走动时变得严重,但做了各种检查都显示正常。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提醒:那么你可能要留意下是否得了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
什么是PPPD?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并可因直立、行走或暴露于移动的视觉刺激或复杂的视觉环境(如超市、拥挤的街道)而加重。
PPPD在不同年龄群体中的发病率不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女性患者的比例大约是男性的两倍。根据流行病学研究,PPPD约占头晕患者的15%-20%。
为什么会得PPPD
PPPD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与前庭、视觉、本体感觉系统和大脑中枢的整合功能失调有关。简单来讲,就是大脑这个“信号接收器”进入了“警戒状态”,稍微一动或看到移动的画面就会“信号乱码”,让人晕乎乎。
PPPD通常在急性事件后出现,常被描述为“遗留症状”。但当触发事件为焦虑抑郁或退行性疾病时,PPPD可能隐匿起病。
如何治疗?
目前,PPPD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口服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药物,这类药物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调整大脑“警戒状态”,减轻对头晕的过度反应。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减少焦虑和恐惧感,改善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通过特定的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平衡能力和空间定向感。
◆ 肉毒毒素注射:局部眉间注射A型肉毒毒素(BoNT/A)已被证实能显著改善情绪障碍,打破“头晕—焦虑/抑郁—头晕加重”的恶性循环,调节神经递质。
生活中需要注意这些
对于PPPD患者,除了接受治疗外,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引发症状的环境:如避免长时间待在嘈杂、光线变化剧烈的地方,尽量避免过度的视觉刺激。
●保持适度的运动:虽然PPPD患者活动时可能会感到不适,但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持体力,避免症状加重。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焦虑或抑郁,可以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