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寒冷天气尤其是突然降温,会成为心血管的“危险期”?我们又该如何科学防护,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嘉兴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为我们进行科普。
温差成“隐形杀手”,心脏很受伤
浙江省内多地近期经历气温“过山车”,尤其是近期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心血管内科专家指出,气温下降,心脏病发病风险明显上升。
1.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身体为减少热量散失,会本能地收缩外周血管,导致血管阻力增大,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从而使血压升高。对以往有高血压的患者,这种波动尤为危险。
2.心脏负荷加重
血压升高直接导致心脏工作负荷加重。同时,身体在寒冷中会分泌更多儿茶酚胺类物质(如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脏需要消耗更多氧气。对冠状动脉本身已经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增加的耗氧量可能无法被满足,从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3.血液粘稠度增加
寒冷会使人体出汗减少,但通过呼吸失去的水分增多,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脱水会导致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更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4.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
秋冬季节是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感染会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加重心脏负担,也可能直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嘉”里护心四招
适配本地气候的“保暖密码”
1.保暖:比穿秋裤更关键的细节
嘉兴的冷是带着湿气的“穿透型冷”,保暖得抓对重点:
(1)核心部位防护:除了戴帽子围巾护住头颈部,别忽视手腕、脚踝——这些部位血管密集,湿冷空气易从缝隙侵入引发痉挛。骑电瓶车通勤务必戴护膝,避免膝关节受凉间接影响心血管。
(2)温差适应术:从空调房或暖气房出门前,在玄关做套“3分钟暖身操”(搓手、转腰、活动脚踝);穿衣用“洋葱法”,内层吸湿、中层保暖、外层防风,方便随时增减,适配嘉兴时冷时热的多变天气。
监测:血压波动早发现
2.每天固定时段测血压,尤其降温当天要加测。若收缩压波动超过20mmHg,或出现头晕心慌,别自行调药,及时联系医生。建议准备电子血压计,老人操作更方便,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后立即测量。
这些习惯能让心脏“减负”
1.运动改时间:这个季节嘉兴晨雾重、清晨气温低,不宜跟往常一样过早去晨练或剧烈运动!建议改到下午2点后,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或者做室内八段锦或阳台慢走,运动前热身10分钟。
2.饮食有讲究:秋冬时节,食欲往往会有所增长。需留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拒绝高盐高脂餐,更别靠喝酒御寒——酒精扩张血管只是假象,反而加重心脏负担。与此同时,要适度补充水分,以维持身体水分的充足状态。
3.用药不打折:降压药、调脂稳斑类等药物需终身服用,哪怕症状缓解也不能停,擅自停药可能引发斑块破裂,诱发心梗。药物是否需要增减,需由医生进行评估,切不可自行更改。